第三个字是之的成语大全列表(11)
- 黔驴之计 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 将伯之呼 指求人帮助。
- 乔迁之喜 乔迁:鸟儿飞离深谷,迁到高大的树木上去。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之辞。
- 切骨之仇 形容仇恨极深。
- 挈瓶之知 挈瓶:汲水用的瓶,它装不了多少水。比喻知识浅薄,不能深明事理。
- 秦晋之好 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
- 琴瑟之好 比喻夫妻间感情和谐。
- 强弩之极 犹强弩之末。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 祁奚之荐 春秋晋国大夫祁奚告老,将辞中军尉职事。晋悼公问谁可承接,祁奚先推荐仇人解狐。复问,又荐举其子祁午。时人因而有“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之誉。后用为善于
- 祁奚之举 祁奚举荐贤人,不避亲仇,公正无私。
- 杞国之忧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同“杞人忧天”。
- 杞人之忧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同“杞人忧天”。
- 杞天之虑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同“杞人忧天”。亦省作“杞虑”。
- 杞梓之林 比喻众多的人材。
- 黔驴之技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
- 乔松之寿 乔、松:古代传说中的仙人王乔和赤松子。指像仙人那样的长寿。
- 挈瓶之智 挈瓶:汲水用的容量小的瓶子。比喻浅薄的知识或智谋。亦作“智类挈瓶”、“挈瓶之知”。
- 青蝇之吊 死后只有青蝇来吊。比喻生前没有知己朋友的人。
- 寝丘之志 相传楚令尹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其子勿受楚王所封肥美之地,而请受瘠薄的寝丘,以保长久不失。后因谓与世无争、知足知止之心为“寝丘之志”。
- 磬石之固 比喻不可动摇。
- 穷日之力 穷:意尽。原指一天之内,使尽全力。比喻尽一天的力量、工夫。
- 秋豪之末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同“秋毫之末”。
- 劬劳之恩 指父母辛劳养育子女之恩。
- 去就之分 去就;进退或取舍。分:分寸。引申为应持的态度。比喻进取、取舍的分寸。亦作“去就之际”。
- 犬马之诚 比喻诚心实意。一般谦称自己的诚意。
- 犬马之疾 谦称自己的疾病。
- 犬马之决 指臣僚的果敢决断。
- 权宜之策 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同“权宜之计”。
- 犬马之力 犹犬马之劳。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 犬马之恋 比喻臣子眷恋君上。
- 犬马之年 对尊上卑称自己的年龄。
- 犬吠之盗 指小偷。
- 燃眉之急 燃:烧。火烧眉毛那样紧急。形容事情非常急迫。
- 人中之龙 比喻人中豪杰。
- 容膝之安,一肉之味 形容生活条件并不好。
- 弱水之隔 比喻相隔极远,到达不了。
- 染丝之变 比喻本来相同的人或事物因受环境影响而变得不同。
- 燃萁之敏 后因以之喻文思敏捷。
- 攘人之美 攘:窃取、夺取。夺取别人的好处。形容窃取他人的利益和好处。
- 绕梁之音 形容歌声美妙动听,长久留在人们耳中。参见“余音绕梁”。
- 人情之常 通常情况下人们共有的情理或态度。
- 仁义之兵 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 仁义之师 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 容膝之地 形容居室的狭窄。
- 如天之福 形容福气特别大。
<10}
第三个字是之的成语接龙、出处
- 黔驴之计 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 将伯之呼 清·严复《浮生六记》第三卷:“余欲再至靖江,作将伯之呼。”
- 乔迁之喜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 切骨之仇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文秀乃切骨之仇,日夜在心,故此一经眼,即便认得。”
- 挈瓶之知 《左传·昭公七年》:“虽有挈瓶之知(智),守不假器,礼也。”《战国策·赵策一》:“人有言,挈瓶之知(智),不失守器。”
- 秦晋之好 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 琴瑟之好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 强弩之极 西汉·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
- 祁奚之荐 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