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一的成语大全列表(11)
- 天生一对 指生来就注定为一对。
- 一步一计 指人善于使用计谋,诡计多端。
- 桂林一枝,昆山片玉 昆山:昆冈,古代产玉的地方。桂花林中的一枝花,昆山中的一块玉。比喻科举考试中的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 气象一新 形容出现崭新的面貌,显得很光彩
- 各霸一方 各:各自;霸:强横占据。指凭借势力各自称霸一个地方
- 面貌一新 样子完全改变,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 区宇一清 区宇:天下。国家统一,天下太平
- 殊涂一致 殊:不同的;涂:道路。不同的道路,到达同一个结局。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达到同一目的
-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一口粥,一口饭,都应当想到来得不容易。劝告人们要尊重劳动,爱惜粮食
-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人活一生,草只有一个秋天。形容生命短暂
- 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剐: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 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形容一下子想出了一个计策
- 棋高一着,束手缚脚 一着:下棋时走一步。跟棋艺比自己高的人下棋,自己显得笨拙。比喻技术高人一头,对方就无法施展本领
-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人一辈子都很精明,但有时一下子糊涂。指聪明人也会犯错误
-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懵懂:头脑不清楚或不能明辨事物。人一辈子都很精明,但有时一下子糊涂。指聪明人也会犯错误
- 千形一貌,百喙一声 喙:鸟嘴。形容众口一辞或文章模式划一
- 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 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智:聪明才智。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于那件事情的知识
- 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掴:用巴掌打。打一棒出现一条血痕,打一掌出现血印。比喻做事有效用,立竿见影
- 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掴:用巴掌打。抽一鞭出现一条血痕,打一掌出现血印。比喻做事有效用,立竿见影
- 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 与你谈一晚上话,让我受益匪浅。形容跟别人交谈的时间虽短,受益却很多
- 眉头一蹙,计上心来 形容一下子想出了一个计策
-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彼:那。这种情况下与那种情况下的是非标准不一。即没有客观的是非标准
- 浮生一梦 浮生:世事无定,人生短暂。指人生就像短暂的梦幻
- 万代一时 时:时机。万世才有这么一个机会。形容机会难得
- 二而一 一演化为二,二合成为一。指同一事物可以演化为对立的两种现象,对立的两种现象可以找到同一根源
- 古今一揆 揆:尺度,准则。指某事物从古到今没有改变,情况相同
- 付之一哂 哂:微笑。用笑一笑来回答。表示不值得理会
- 古今一辙 辙:车轮碾过的痕迹。指某事物从古到今没有改变
- 快马一鞭 跑得快的马只着一鞭就行
- 恫瘝一体 恫瘝:病痛,疾苦。指对民间疾苦感同身受,看作自己的痛苦
- 万不一失 万:很多;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 百不一爽 爽:失,差。形容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会失误
- 会心一笑 会心:领悟,领会。领会对方的意思而微笑
- 百无一存 存:存在。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指丧失殆尽
- 两眼一抹黑 瞎眼。比喻对周围情况一无所知
- 荡然一空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
- 破颜一笑 颜:面容。愁苦的神态一下子笑起来
- 慌做一堆 慌:惊慌。惊慌得乱成一团,理不清头绪
- 一掴一掌血 掴:用巴掌打。打一掌出现血印。比喻做事有效用,立竿见影
- 亏于一篑 亏:缺,欠;篑:装土的竹筐。积土成山的功夫只差最后一筐土。比喻做成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而未能成功
- 心香一瓣 心香:内心的香;瓣:花或果中的一片。比喻心中真诚敬礼,如燃香供佛
- 知其一未知其二 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 浊酒一杯 浊:浑浊。指酒质差而且有限,聊以自娱或排遣
- 哑然一笑 哑然:笑声。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10}
第三个字是一的成语接龙、出处
- 天生一对 明明果是佳人才子,天生一对也,便是嫣素也觉风光。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十回
- 一步一计 诸葛亮一步一计,周瑜拿他没辙
- 桂林一枝,昆山片玉 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晋书·郤诜传》
- 气象一新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忽然看见三官气象一新,唬了一跳,飞风报与老鸨。”
- 各霸一方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3回:“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
- 面貌一新 邓小平《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现在农村面貌一新,百分之九十的人生活改善了。”
- 区宇一清 《元史·伯颜传》:“始干戈之爰及,迄文轨之会同,区宇一清,普天均庆。”
- 殊涂一致 《晋书·刁协传》:“夫大道宰匹,殊涂一致。”
-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