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斯维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德国法兰克福资料照片(2013年10月13日摄)。
阿列克谢耶维奇,她的身份是一名女记者,擅长纪实性文学作品,昨晚她获得了2015的诺贝尔文学奖。
斯维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1948年出生于乌克兰,父亲为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她在白俄罗斯成长,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她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其已出版中文译本的代表作有《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锌皮娃娃兵》《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等。
她的作品中文版责任编辑陈亮说,伟大的纪实文学作品,既比小说更加贴近现实,同时比小说更加荒诞和富于戏剧性。《纽约时报》就曾评论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里,“每一页都是奇异而残忍的故事”,她的作品不是虚构的,却比虚构的文学更加让人难以置信。
她80年代曾经来到中国访问,当时一些刊物上有过报道。著名翻译家、俄罗斯文学研究学者高莽这样回忆——
1989年初冬,阿列克谢耶维奇随苏联作家代表团来中国访问。11月6日,外国文学研究所的苏俄文学研究人员与代表团见了面,那天大家谈得很随便,很坦诚。阿列克谢耶维奇衣着朴实,发型简单,面颊略带忧思,有一双灰色的眼睛。她讲话谦虚、稳重,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豪言壮语,每句话出口时,似乎都在她心中掂量过。
她讲述了自己在大学新闻系毕业之后怎样当了记者,怎样认识了白俄罗斯著名作家阿达莫维奇怎样以他为师,后来又怎样从媒体进入文学界。她还讲了写作《战争中没有女性》的过程。她说她用四年的时间,跑了两百多个城镇与农村,采访了数百名参加过卫国战争的妇女,笔录了与她们的谈话。战争以苏联人民的胜利结束,同时也使很多妇女改变了自己的天性,从此变得严峻与冷酷。
她的话当时给高莽印象最深的是,她讲述自己怎么孜孜不倦地追求“书写真实”,还有她关于“纪实文学”的想法。她赠给高莽一本白俄罗斯出版社出版的《战争中没有女性》原作,书上题了一句话:“纪念我们在伟大的中国土地上的会晤。”
来自襄阳的80后青年作家蒋方舟,对《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一书感受深刻,她说:“重新读一遍《切尔诺贝利的回忆》。当巨大的建筑倒下,看到的是一个个人。消防员的遗孀目睹自己的丈夫一点点变成具有高放射性的物体,连死后的骨灰都令人躲避;父亲把六岁的女儿装进小小的棺材里……作者花了三年去收集和保存灾难亲历者的情感,因为‘人脑海中那些模糊的情感、传言和印象更接近真相’。”
相关作文: 买卡、四季、看《猫咪小贝》、我喜欢的小猫、拔河比赛、我学会了上滑板、夏天的荷塘、捉泥鳅作文200字、分吃哈密瓜、感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