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学成语 > 作文大全> 高三作文的作文大全 > 心中的老师郭明仪_描写雷锋精神的作文1200字

心中的老师郭明仪_描写雷锋精神的作文1200字

雷锋,在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医生、教师、工人、学生……他------郭明仪,就是一位被人们发现的雷锋!

郭明仪仅仅只是个普普通通的管理人员,但他却有着不同的经历:1977年至1982年,他被部队评为“学雷锋标兵”,这是多么难得的荣誉呀,1990年开始献血,整整坚持了20年的义务献血,至今累计献血6万多毫升,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呀,1994年以后,累计捐款十万多元,曾经资助过180名特困生上学,而自己家中却一贫如洗,这是一颗多么庞大的爱心呀!

从网上,我看到了郭明义同志的面貌:他头戴安全帽,身穿一件布衣,站在工地上,也许他在检查各部门的质量吧!但是,他的脸为什么那么黑,那么脏呢?原来,他在检查质量时也帮工友们干些活儿,难怪脸上满是泥土!

换一张照片,我又看见了郭明仪同志的另外一个面容:郭明仪同志站在演讲台上,手平放在讲台上。笑容可掬地演讲着他的风雨历程。他是那么的宽容、和蔼,可谁又知道他生命中的尖酸历程呢?当困难来临时,他想方设法解决困难;当别人有了困难时,他力所能及的捐了些钱;当医院需要用鲜血去救治病人时,他毫不犹豫的献出了鲜血……站在演讲台上的荣誉,都是因为他这一刻庞大的爱心呀!

郭明仪同志的英雄事迹发布后,许多人都在以为他为榜样。

那一天,我坐在车上,想着郭明仪同志的英雄事迹。这时,上来一位妇女,她手里抱着个小孩,那孩子才一尺多,看样子出生不久。妇女站在一位年过花甲的老爷爷旁,,一只手抱着个孩子。那位老爷爷立刻站起来,说:“你来坐吧!”妇女露出了笑容,应声道:“哦!谢谢您了!”忽然,我发现一位年轻人在一旁看了许久。之后,又站起来,对那位老爷爷说:“来!您老人家来坐吧!”老爷爷露出了微笑,点点头,扶着栏杆便坐下了。我顿时十分感动:一位老人给一位妇女让座,难得!一位年轻人又给那位老人让座,可见人人都被郭明仪同志的这种爱包围着。同时,我又感到了羞愧:我为什么会坐视不理呢?当老爷爷给那位妇女让座的时候,我就应该给老爷爷让座呀,但我为什么没有呢?一位老人都能做到为什么一个学生没有做到?不行,我以后也应该想郭明仪志学习!

一天,我快步走在斑马线上,正跟着一群大人过马路,这时,我发现一位老奶奶正在马路中间自己掉的水果,看见这么多车辆,我心慌了:怎么办?是帮还是不帮?不管了,还是走吧!她掉了又不关我的事,刚准备走。这时,我又想到了郭明义同志助人为乐的精神。刚才犹豫不定的我立刻果断的跑到老奶奶面前,说:“老奶奶您先走,我帮您捡”说着,我拾起了水果,扶着老奶奶过了马路。红灯亮了,我们安全的站在人行道上。老奶奶对我说:“谢谢你了!”边说还边拍我的手,一脸感激。我笑了,害羞的说:“不用谢,嘻嘻!”我又是害羞又是快乐,害羞是因为第一次受到陌生人的赞扬,快乐是因为帮助了一位老人,学到了心中的“雷锋”——郭明仪同志的精神!这是多少人难得的快乐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错,正如孔子先生所说的那样,郭明仪同志不仅是大家心目中的“雷锋”,并且成为了我的“老师”,“老师”的品格永远在我心中扎下了根!伴随我一生!

相关作文: 日记(五篇)我的妹妹天下无贼丰富多彩的美术课我的温暖的家我爱美丽的奥比岛我最喜欢的水果香蕉让我开心的事爷爷的生日瀑布的源头

标签:老师郭明仪描写雷锋精神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衣公卿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 百炼成钢  比喻经过长期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筚门闺窦  筚门:柴门;圭窦:上尖下方的圭形门洞。形容穷苦人家的住处。
  • 博而寡要  学识丰富,但不得要领。
  • 搏牛之虻  原意是说主要目标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败。后来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