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年 故事概述:关于孟母三迁成语故事讲术的是孟母三迁典故原并无?可谁又知道我一个人的时候,有多落寞。他们是异地恋,每年只有寒暑假可以短暂的相聚几天,不是没有想过异地的痛苦和问题,但是每一次只要好的时候,就可以忘记所有的困难,觉得只要有爱什么都不是问题,他们始终相信一句话:这一刻的分离,只为了永远的相聚。
孟母三迁故事
【注音】mèng mǔ sān qiān
【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 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出处】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汉·赵歧《孟子题词》
【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为了孩子的教育
【相近词】三迁之教
【成语示列】他背熟的的班姬《四诫》从头学,不要得孟母三迁把气淘。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出
【成语造句】
◎ 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说明环境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
孟母三迁典故的意思: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写一篇关于孟母三迁的作文:
孟母三迁的小作文
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她的名字叫做孟母。她的故事被传颂至今,那就是她三次搬家,为的是给儿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第一次,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居住在市集附近。她希望儿子能够熟悉人间的辛劳,了解生活的艰辛。然而,喧闹的市场和杂乱的市井声,却让年幼的孟子无法专心学习。他常常被吸引到市集上玩耍,无法静心学习。
于是,孟母决定再次搬家。这次,他们搬到了一个学堂的附近。她希望儿子能在书香气息中成长,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学堂虽然好,但周围的环境却充满了混乱和吵闹。孟子依然无法专心学习。
最后,孟母带着孟子,选择了最远但最理想的地方——一个环境幽静的书院旁。这里的人们都热爱学习,安静的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孟子终于能够专心学习,他的学业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人,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她深知教育的意义,愿意为了儿子的未来付出一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选择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发达、文化多元的时代,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孟母的故事中汲取智慧。我们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因为,一个好的环境,能够为孩子的未来铺就一条光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