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歌,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它的产生年代及作者不详,一般认为,它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它对木兰的讴歌,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它“事奇诗奇”(沈德潜语),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木兰诗》很有特点,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用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道出一个女子口吻,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唐代大诗人杜甫《草堂》诗抒写迁居草堂的欢欣情景,明显汲取了《木兰诗》描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表现手法。至于元稹《估客乐》“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以及白居易《戏题木兰花》“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可以看出《木兰诗》在中唐已经脍炙人口。
木兰的故事深入人心,广为传颂。据《太平寰宇记》载,黄州黄冈县(今湖北黄冈)有木兰山、木兰乡、木兰庙。据地方志所载,在今安徽亳县、河南商丘、河北完县等地,都曾立庙奉祀木兰。直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仍然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操。
推荐古诗:
大林寺桃花、
恨别、
金谷园、
念昔游三首(李白题诗水西寺)、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回乡偶书、
谒山、
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
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
长相思(一重山)
推荐诗句: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搬唇递舌 挑拔是非。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临城下 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 屏声息气 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欢而散 很不愉快地分手。
- 不可究诘 究:追查;诘:追问。无法追问到底。
- 不了了之 了:了结,结束。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指把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就算完事。
- 不平则鸣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