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经过 楚汉之争时,项羽倚仗兵力强大,违背谁先入关中谁为王的约定,封先入关中的刘邦为汉王,自封为西楚霸王。刘邦听从谋臣张良的计策,从关中回汉中时,烧毁栈道,表明自己不再进关中。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将军,他命士兵修复栈道,装作从栈道出击进军关中,实际上却和刘邦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趁守将不备,占领陈仓。进而攻入咸阳,占领关中。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比喻表面故作姿态,暗地里另有所图。
真正的参与者 一般认为暗度陈仓的主要策划者是韩信和张良,但是根据著名军事专家夏惟桐的研究成果认为,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以及《史记功臣表》中对于韩信相关内容的大笔墨描述来看司马迁对于韩信是非常喜爱的,即使如此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也没有对韩信参与该战略策划作出描述,可以看出即使是司马迁也没有找出韩信与此战略的直接联系。相反,在《功臣表》和《和传》中,对于周勃等进攻三秦的仔细描述来看,韩信此时还没有真正掌权和对刘邦在战略上有真正的影响力。而韩信的《汉中对》也只是和刘邦鼓舞士气的双簧而已。刘邦作为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也不可能直接将战略指挥权甚至方面级指挥权交给沛县集团以外的人。韩信真正掌握军权,是在郑京大战让项羽在战术上第一次碰到钉子之后。加之韩王信在同期恶劣的通信环境下的准确战略配合与同步来看,韩王信是该计谋的真正参与者是必然的,韩信献计可能是韩王信的献计的讹误。
真正的战略意义 夏惟桐通过汉军同期作战的时间进展图分析发现, 暗度陈仓并没有启到应有的突袭价值,三秦的主将章邯从容据城抵抗,10个月后才被攻克。刘邦的战略部署,很可能是,从故道派奇兵扰乱三秦部署,而率领大军从容从栈道出击。且从后来萧何的后勤成果来看,栈道的修复应该主要用于对后期统一天下之战的后勤通路做准备,毕竟陈仓故道绵延500余公里,运输粮草远不如栈道方便。栈道的修复主要用于平定三秦中和故道的配合犄角攻击以及后期的后勤支撑,并不是用于战略掩护的,相反会过早暴露刘邦的野心。
推荐古诗:
曲江对酒、
江上渔者、
庆清朝慢(禁幄低张)、
七律二首(绿水青山枉自多)、
希望(我从山中来)、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
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残春(残春醉著钓鱼庵)、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推荐诗句: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安家落户 到一个新地方安家,长期居住。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 不伏烧埋 伏:屈服;烧埋:烧埋银钱,旧时官府向杀人犯追缴赔给死者家属的埋葬费。比喻不伏罪或不听劝解。
- 不管不顾 指对人不照料,也指举动莽撞,不顾别人。
- 不即不离 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 不解之缘 缘:缘分。不可分解的缘分。比喻不能解脱的联系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