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学成语 > 诗词大全> 第六节翻译及注释

第六节翻译及注释

查看第六节全诗

译文  万章问:“读书人不寄托于诸侯,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是不敢呀。诸侯失去了自己的国家,然后去寄托于其他诸侯,符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读书人寄托于诸侯,不符合社会行为规范。”  万章说:“如果国君赠送粮食给他,他可以接受吗?”  孟子说:“可以接受。”  万章说:“接受馈赠是什么行为方式呢?”  孟子说:“国君对于流动的外来百姓,也是要周济的。”  万章说:“周济则接受,赏赐则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不敢呀。”  万章说:“冒昧地请问为什么不敢呢?”  孟子说:“守关打更的人都有固定职业并能从上面领取俸禄,没有固定职业而接受国君的赏赐,是一种不恭敬的行为。”  万章说:“国君赠送,就接受,不知道能经常这样吗?”  孟子说:“鲁缪公对于子思,多次派人慰问,多次赠送煮熟的肉。子思对此很不高兴。最终,把派来的使者,赶出大门之外,向北面叩头作揖而拒绝接受馈送,说:‘至今才知道君主是把我孔伋当成狗马来畜养。’就是从这时起使者不再来送东西了。很喜欢贤才但不举荐任用,又不能用养贤的方法来对待,这能说是喜欢贤才吗?”  万章说:“冒昧地请问国君想奉养君子,怎么样才算是养贤呢?”  孟子说:“用国君的名义送来礼物,按理要两次跪拜叩头然后才能接受。以后管仓库的人不断送来粮食,管厨房的人不断送来肉食,都不是用国君的名义。子思认为为了几块煮熟的肉食使自己辛苦地多次跪拜,这不是供养君子的办法。尧对于舜,使自己的九个儿子侍奉舜,又把两个女儿嫁给舜,百官、牛羊、仓库等都齐备了,使舜在田野中接受供养,然后才提升他担任很高的职位,所以说,王公之尊贤者是这样的。”

注释1.托:《礼记·檀弓下》:“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战国策·赵策》:“自托于赵。”《楚辞招魂》:“东方不可以託些。”《说文》:“託,寄也。”《资治通鉴》:“岂足托乎。”这里用为寄托之意。2.氓:《诗·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管子·八观》:“氓家无积而衣服修。”《战国策·秦策》:“而不忧民氓。”《淮南子·脩务》:“以宽民氓。”《孟子·滕文公上》:“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说文》:“氓,民也。”古代称外来的百姓为氓,这里用为百姓之意。3.摽:(biao漂)《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寤擗有摽。”这里用为赶出去之意。4.台: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行为。《左传·昭公七年》:“仆臣台。”服注:“给台下征召也。”《广雅·释诂一》:“台,侍也。”这里用为称呼之意。

推荐古诗: 无题153有所思题海图屏风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怨诗咏风答武陵太守春日词(春云阴阴雪欲落)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满庭芳(蜗角虚名)

推荐诗句: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八字没一撇  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 百不一存  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表示丧失殆尽。
  • 百世不磨  名垂久远,永不磨灭。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倍日并行  日夜赶路。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搏牛之虻  原意是说主要目标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败。后来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稼不穑  稼:播种;穑:收获谷物。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 不吝赐教  吝:吝惜;赐:赏予;教:教导,教诲。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
  • 不置褒贬  置:安放,这里有“加以”之间。褒:褒奖,夸赞,表扬。贬:贬低,指责。不加以表扬或批评。
  • 布被瓦器  布缝的被子,瓦制的器皿。形容生活检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