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诸侯君主们无不是在为了自己的享乐而努力,但他们又害怕没有一个好名声,害怕人民不尊敬他们,害怕《春秋》之类的编年史埋没他们,不记载他们的政绩。所以孟子一针见血地指出,“爱民则荣耀,不爱民则会被埋没。”《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按年记载了春秋时鲁国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或十六年间(前722~前481或前479)的历史大事。其纪年依据鲁国,记述范围却遍及当时整个中国。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等诸方面,是当时有准确时间、地点、人物的原始记录之书。当时晋、齐、楚、宋等国均有这样的史官建置和类似的史书编著,其体裁及“书法”也大体一致。《春秋》所以能记载各国大事,就是这些史官相互通报的结果。当时正值社会剧变,礼坏乐崩,“天子失官”之时,原属官府掌管的《诗》、《书》、《春秋》等典籍散播民间,成为各诸侯君主们害怕的一种社会舆论。他们既害怕史官们秉公直书,也害怕史官们将他们一笔带过,埋没他们。“青史留名”就是从此而起。所以,见享乐而不动心,就是自求福;“般乐怠傲”就是自求祸。无论是福是祸,都是自己求得的。老子曾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五十八章)”说的就是,如果沉溺于享乐,沉溺于所谓的福,就会引来灾祸。因为人们都不会中止自己的欲求,好了还想再好,有了还想再多,于是便有所作为,有所行动;而这有所作为,有所行动,如果违背了大自然的道路和规律,就会导致灾祸的发生。比如砍树,是为了烧火煮食,或是为了驱寒取暖,是为了制作更多更好的房屋与家具,然而大面积的砍伐,也就导致水土流失、洪水泛滥和破坏了空气的净化功能。再比如享乐,一个人的享乐是建立在若干人的辛勤劳动之上,甚至于是建立在若干人的痛苦之上,一旦这些人不甘于辛勤劳动和不甘于痛苦,就会奋起反抗,就会使只顾自己享乐的人陷入灾祸之中。天降灾祸而给人带来痛苦,那是大自然运行规律所造成的,人们拿天没有办法,而因为自己享乐带给别人痛苦,就逃脱不了灭亡的结果了,因为人拿人总会是有办法的。
推荐古诗:
冬至夜、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微雨、
古怨别、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浪淘沙(大雨落幽燕)、
七律(记得当年草上飞)、
如梦令(为向东坡传语)、
北山(北山输绿涨横陂)、
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
推荐诗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家立业 安置家庭,创立基业或事业。也指长期在一个地方劳动和生活。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傲头傲脑 形容倔强、桀骜不驯的样子。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于盘石 象盘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安定稳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霸王风月 比喻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幽雅的事情。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龙鱼服 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 百巧千穷 指有才能者境遇反而不好。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备尝辛苦 备:尽、全。尝:经历。受尽了艰难困苦。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