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学成语 > 诗词大全> 滇游日记二十翻译

滇游日记二十翻译

查看滇游日记二十全诗

  二十二日早餐后,弘辨备好马等候启程,我竭力推辞。于是和通事上路,用一人挑着轻便的行李随我走,而重的行李暂时寄存在悉檀寺中,计划还从这里返回。十里,经过圣峰寺,穿越西支的山脊然后向西走,共四里,经过放光寺,进去录藏经、圣谕。僧人挽留喝茶,来不及喝就出来了。询问所说的盘陀石静室,僧人指示在西北边陡崖的半山腰上。仰视寺后的层层崖壁,和华首门上下相连,合而为一,所说的九重崖,一定是据此而取名。寺庙创建后,人们只知道是华首门,寻找九重崖故迹却找不到,于是把点头峰左边当作九重崖,谁说山谷不会变易位置呢?从寺西走一里多,于是踏着山坳而上,又走一里多,上面很陡,于是翻越山脊。脊南北相连,东西分别下坠的坑,是所说的桃花著。脊上有两座坊,都写着“宾邓分界”。这里已经升登得很高了,以前从礼佛台眺望,却只像在重重深渊的底部呢。

  从警西顺着著下,二里,道路两边有茅草房,是去年底朝山、卖浆人的安身处,现在则空无一人,成为畏途。前面向西南方分出的岔路,是去邓川州的路;直向西去的是罗川道,并通往丽江府。顺路曲折连绵地下二里,有庵坐落在路北的北山下,名金花庵。又往西下三里,接连有二道沟涧,涧水都是从东向西流,就是桃花著水的下游,各自都有木板桥横跨。接连过到桥南,就沿南山向西行。一里,有寺坐落在南山的脊上,名大圣寺,寺向西。于是从寺前越过山脊往南下,又遇到一条也是往西流的沟涧,顺着走半里,沟涧和先前过的两座桥下的水,都转进峡谷向北流去,道路于是往西走。半里,穿越南山向北突的山拗。山坳西,山坡开始往西陡直地伸下去,道路跟着下。四里,南山坞中有个村庄,那是白沙嘴。顺白沙嘴又往西下二里,忽然看见深壑从南往北走向,溪流纵贯其中,桥梁从东到西横跨溪上。于是坠入壑谷而下,二里,才到桥头,是所说的和光桥。鸡足山西麓,到此而止。桥下的水南边从洱海东边的青山北谷流来,流到这里时水比较大,往北会合桃花著水,流入大石头。丽江府木生白公建悉檀寺余下的钱财,又修建了这座桥,在桥上盖了好几间屋,于是就在屋里吃饭。桥的西边有小路,从北往南走,沿峡谷溯流而上,是浪沧卫通往大理府的路,和大路“十”字形交叉。大路顺流稍微往北,就往西上岭,盘旋而上,有时陡峻有时平坦。五里越过山坳,往西北下,四里才是平路。又走一里到罗武城,这里山坞十分开阔。从此山的西部,敞开东西走向的大山坞,一直到千户营,山坞一分为二,于是转为南坞、北坞,都是所说的罗川。以前从鸡足山顶往西眺望,翠色袭人的地方就是这里,绿的全是麦子和蚕豆。罗武没有城郭,是个小村子罢了。村北有条溪,西边从千户营流来,就是南衙河底的水,流到这里往东北坠入峡谷,与和光桥下的水会合,然后往东北流过大石头。于是顺南山从溪南岸行走,二里,溪北岸山下有个村子,名百户营。又往西走五里,溪北陡冈上有个村子,名千户营。营的西边,有从西部大山分出支脉往东南延伸的山;突立在山坞中,山坞于是从中分开。位于山西南的坞曲折盘绕,坞中的水小,为西山湾,新厂在坞东南,而道路从坞西北出去。位于山东北的坞遥远通达,坞中的水大,为中所屯。南、北二衙又在坞西北,而道路则从山的西南越过山坳伸进去。于是沿千户营溪流往南转入南坞,走一里多,到新厂。〔都是淘沙炼银的。〕于是往北走一里多,到分界山的南面,渡过一条小河,顺山南往西北走三里,往北越过山坳。就逐渐下,顺西边大山之麓往北行,东边又形成南北走向的大山坞,是千户营的上游。往北走一里,有村庄傍靠在西山坡上,这是中所屯,为邓川州、鹤庆府分界处,悉檀寺的庄房在这里,于是进去住宿。悉檀寺僧人已经事先传告过,所以守庄房的僧人没有拒绝。

  二十三日早晨,在悉檀寺庄房吃饭,天气转阴。于是往东下到坞中,顺西山麓往北行。二里,有分支山冈又从西山横出,向东突立,于是登上山冈。有岔路,往西登上山的,是去南衙的路,腰龙洞就在在那里;向北穿山坳的,是去北衙的路,去鹤庆府的大路顺此路走。我在这之前听过腰龙洞的名声,于是让行李和通事从大路走,约定在松桧碰头。〔松桧是地名,大路上寄宿的地方。〕我和顾仆携带竹杖和伞,就分道顺岔路走,沿山脊往西上。一里,逐渐转向南,又有岔路沿南著而去,我感到疑惑。等有赶驴的人来到,询问路,回答说:“我也是去南衙,大路从这里往西越岭而下,大约有十里。”我问沿南警岔的路去哪里?回答说:“这路去鸡鸣寺。”我间寺在哪里?这人指着说:“南警中夹着的崖间就是。但这条岔路险阻难行。”忽然有一个后到的人说:“这也是奇异的胜境,即使从此峡谷翻越南坳,也通到南衙,与从中坳走的这条路一样。”我听了十分高兴,说:“这样可以一举两得。”谢过那人,就从岔路往南走。一里多,转入夹在峡谷中的崖下,攀援崖隙,穿过一条石缝而入。这石崖从顶上垂下来,往外插到崖底,好似大象鼻子一般,正中有个门一样的洞穴,穿洞就是沿峡谷中往上登,也犹如鸡足山的束身崖。登峡谷而上,则上面的岩石深邃横列,像洞、像石屋、像门、像楼房、像栈道的都有,并排峙立在那里。洞都不很深,僧人傍靠洞为殿,左边是真武阁,又左边的是观音完,都是面向东北,下临陡壁。殿阁之间,又垂下两重崖壁,完全像大象鼻子,往下插向崖底,而中间像门一样通着。有两个僧人,都各自盘坐在一石屋中,见客人来到,芝麻刚好熟,就邀请一同吃饭,我因此又吃了两碗。看见石屋后有石脊,像梯子垂下来而通向上面,我光着脚攀爬,又有洞悬在上层,中空而旁边和小洞相通。从崖的左右夹缝登岭,就是去南坳的路,但崖壁陡悬走不通,又下来,从洞门出去,就转到崖左往西南上,抬头看见上面的崖石又悬空横贯而中间深邃,有条极细的羊肠小道,攀援小路走,又到了一个大洞穴,洞门也是东北向,前面砌石为台,树坊为门,名青莲界。洞左边药灶碑板都在,但没有字、没有人。荆棘萝草四处覆盖,无法询问是什么人的未竟之业。右边又有像象鼻外垂形成的门,穿门往南,又有如轻纱悬空高卷的屏嶂。屏嶂的右边,上面的崖石间有高大开阔的洞,下面的崖石就是那两个僧人居住的地方,但石阶断绝,上下都无路可通。

  于是仍然从青莲界走出东峡谷,再上半里,就走到崖石、峡谷的尽头,山腰平地开阔。又有泉水从南坳往东流出,沿平地流,从崖石右边坠落;又分出一股在平地土埂间潇绕,坠入崖石左边。崖石位于其中,水流灌灵洗窍,就形成奇异的幻景。沿平地边溯流半里,向北进入峡谷,峡谷中的水流,向南倾泻。溯流一里,沟涧形状没变,但有巨石正处其中,巨石下面,则涌水成流;而巨石上面,只有砾石堆在涧中,绝对没有水痕。又溯枯涧往北走半里,道路中断,茅草遮蔽,因为这条沟涧从西边峡谷过来,道路应当往北去。于是往东踏上岭,攀崖穿棘,又走半里,走到从南边伸来的路上,于是顺路往北走。半里,往西穿过一道山坞,又登陇往西走,有岔路,进入西南边峡谷中的较小,直北而下陇的较大。我心里明白直北是去南衙的路,怀疑腰龙洞在西南边的峡谷中,就向峡谷走去。半里,没有路,听到远处西北方向的山顶上有人讲话的声音,于是竭尽全力地攀岭而上,走了一里,来到从东边伸来的路上。又走了一里,见到赶牛的人,问路,原来这条是往西越脊抵达焦石炯的路。问腰龙洞在哪里?回答说:“就在这支岭的北面,但岭北没有路,必须顺路沿东边下山,折向北,到南衙,才能去到。”原来这座山的主脊,从北往南走向,山脊的西面是焦石炯,山脊的东面,一支脉向东突起,支脉的北侧正中,是腰龙洞所在处,南侧正中就是这条路。我于是怅然不快,就顺路返回。往东下一里,便就转向东北下,又一里,抵达山麓,沿山麓往北走,又一里就到南衙。南衙这个村庄不太大,背靠西山而东面对着大山坞,山坞北边起自北衙,南边抵达中坳,中部很宽。原来这一带的大坞,一共三次转折三次开阔,最北边的是北坞,坞南北走向,以北坳东边的险要之处为峡谷口;南边的就是中所屯坞,坞也是南北走向,以江阴村作为峡谷口;中所屯坞南边就是千户营、百户营坞,坞东西走向,以罗武村作为峡谷口。三道坞有一条溪流贯穿,都称为罗川。

  从南衙背后往西南上山,石阶路很宽。一里半,有亭有室,位于山腰上,亭、室两边桃花、李花十分灿烂。从亭后登石阶而上,有寺,门额为“金龙寺”。门内有楼坐落在洞口,这座楼前面对着平川,后面俯瞰洞底,十分美。楼后就是洞门,洞和楼都是东向,洞门悬空镶嵌而下,和江西省的石城洞极其相似。西壁上面弯隆覆盖而下面是空洞,南面与北面渐渐转成环形,只有东面可以累阶梯而下。往下五丈,一块石头突起,正当洞中,石头西边高耸而东边削下去,砌为台,在上面建亭,供奉观音菩萨。亭东面对着层层台阶,架木桥登上去,往西俯瞰洞底,积水环绕下面,沉青映碧,十分光怪奇异。急忙从桥上返回台阶,穿过桥下,沿台左边往西下,十多丈后下到水边,水嵌在西崖脚,西面宽约三丈,南北两面,渐渐抱拢缩小,但三面都是绝壁环绕,旁边没有孔,水汇聚在其中,俨然像月牙抱魄。水中深浅不一,但清澈到了极点,焕然映彩,和安宁温泉极其相似,浅处浮着绿色,深处沉着碧蓝,捧起来品尝,异常的甘甜清凉。洞因为在山腰,取名腰龙,而文雅之士为寺题额金龙,确实是神龙的宫殿。洞口如盂仰起,下面圆如石城洞,水绕三面如缺口的玉环,石脊盘在中间如同垂舌,和石城洞不一样的是石城洞旁通没有底,而此洞正中涵一汪水,水如此奇异的光亮晶莹,又不是其它的水所能比得上的。过了很久,仍然上到洞口,于是登前楼,前面楹柱后面轩廊,位置都很完备,但僧人外出,没有留下门钥匙。

  仍然走一里多,下到南衙,间去松桧的路,都说来不及走到。于是竭尽全力地赶路,从南衙后傍靠西山往北走,二里,这是北衙。北衙南面有座神庙,门向东,庙后大脊之上,并列的崖石矗立在两边,小水从其中流出。庙北有公馆,市舍夹在道路两旁,很兴盛。转向东,共半里,才走完市舍,与南衙隔得很远了。南、北二衙都是银矿厂,而只称之为衙,想来是因为这里特别兴盛。往东走与南边伸来的大路汇合,又往北走一里多,市舍又夹在道路两旁,是冶炼开炉的地方。过了市舍,就往北下坡,又走一里多就到坡底,才知道南北两衙,还是山腰中的山坞。峡谷很深,有大涧水从其中流过,从北向南,这里是河底,大概是罗川的上游。有条支流从西边的峡谷流来汇合,水流较小,上面架有木桥。过桥后.又往北走,看见石桥横跨在大沟涧上,沟涧中有巨石,桥从东西两边跨在巨石上,就着巨石中间建阁,供奉观音菩萨。越过桥东,溯沟涧往北上,道路靠着陡崖,石阶环形攀登,右边陡崖,左边沟涧,下面嵌进深渊,上面崖壁陡峭。五里登上山脊平地,山头上有枯涧形成的堑沟,也有石桥横跨。过到桥北,有新建的殿,有水溢出来的池,有施舍茶的亭。我进亭吃饭,一个僧人献上刚泡的茶,说:“刚才通事和担夫在这里等了很久,前面的旅途遥远,留下话叫速去。”原来此殿也是丽江府建来施舍茶的,所以僧人因为通事命令,等候我并告诉以上的话,我急忙吃饭出发,竟忘了此地为热水桥,而殿前所流的就是热水。从热水桥旁走,又过一座石桥,桥横跨山头,和前座桥相同,桥下有小水,往西流入巨涧。过桥,从中脊向北走,东西都有大山夹着中脊。西部的大山,从鹤庆府南伸来,到七坪主脊,直南高高纵贯在河底西南,为鲁摆;从七坪往东延伸,分出支脉南下,就是这道中脊与东部的山,所以此中脊的北面,又名西邑。因为西邑和鲁摆都是地名,二山各自靠近两地,于是界坊就用地名命名了。中脊与鲁摆主脊夹成西峡谷。这是河底的水流出之地,大概发源于七坪南。在中脊上走十里,脊东又盘绕为中洼的坑,中脊悬立在西峡谷和东洼坑之间,狂风西起,像要把人卷走。又走三里,于是往西北上岭,一里,又踏着岭往西走,半里,于是往西北下。一里到坞中,这是七坪,就是所越过的中部之脊,和西部大山夹成的坪,为河底的最高处。从坪中往北走二里,才是所过之脊的隘口。脊南有两三家人住在路旁,脊西有村落傍靠着山,桃花李花十分灿烂。这时太阳已经下落,距离松桧还有二十里,急忙越过隘口往北走。五里,稍稍走出西部,大山如故,而东部也渐渐夹成洼地,洼地中石穴下陷,每一个都像陷坑,或者像陷阱。道路顺东边山脊走,又数里,有几家人住在北峡谷口,名金井村,于是省悟到先前累累下陷的阱,都被称为金井了。隘口桃花夹村,嫣然若笑。

  从村J匕往东下坡,一里渐渐平坦,于是往东在岭脊上走,岭脊左右两边逐渐夹成山坞。顺脊走三里,又从脊北坠坑往东下,一里到山脚,于是山坞十分开阔。有三间房屋坐落在山麓东,也是佛寺。从寺前往东取道平坦的山坞急行,眺望从南到北高耸的东峰,日光倒映在其正中间,一点丹葩,像擎在空中的荷花。因为西边山峰高高地屏障纵贯,东峰高低不一地耸起,西山衔接落日,反射东山。东山低处,阳光离去而成碧绿;东山高处,还因太阳映照而红光流转,红色得绿色环绕簇拥,更加觉得鲜艳美好,世传鹤庆府有“石宝之异”之称,“西映为朝霞,东映为晚照”,就是这里的意境。往东急行二里,经过几家房舍。又往东一里,山坞渐渐坠壑成涧而向东南伸去。于是转北越过一道陇,又走一里,西山麓有公馆,左右开始有村落,知道这里是松桧了,但还不知道住在哪里。又往北走半里,担夫靠着里巷的大门呼叫,于是进去,天已经将近黑了。这家人姓何,是江西省人,他的先人为监厂委派的官员,于是定居在这里。二十四日天亮,在松桧吃饭,往北走进山谷。松桧南,山盘绕成大壑谷而没有水,沟涧的情形,似乎也是往东南伸去;松桧北,山又渐渐夹成坞,小河还是往南流。五里上坂,名波罗庄,山从这里往西边大山翻越山脊向东延伸,山脊不太高,但水分流南北两边。又往北走五里,眺望北坞中村落高低错落,大多傍靠西部大山,这是山庄。于是往北下,顺小溪往北走,五里路之间,村舍错落出现,桃花杏花五彩缤纷。不久就直达北山下,有人家傍靠南山居住,这是三庄河底村。村北的溪从西向东流,溪水一是源于三庄西谷,一是源于河底村南谷,都是小水;一是源于西北大山峡谷中,三股水一齐在河底村北会合,然后向东流去,亭桥横跨水流,桥北就是龙珠山的南麓。龙珠山现名象眠山,从西部大山的东面,分出支脉往东延伸,直接与东部大山的西麓相连。山北的西部大山,就是主峰山脉,都是从北往南走向;山北的东部大山,就是峰顶山,也是从北往南走向,东西之间夹着南北走向的大山坞。漾共江也从丽江府往南流,绕过鹤庆府城东,然后往南流到这里,被龙珠山阻截,水没有地方流出,于是从峰顶山麓,顺龙珠山往西转,找到龙珠山的关键洞穴,就捣入其户,一寸一寸地流进去,一共一百零八个洞才流完。〔当地人说,从前有个神僧叫倔多尊者,在东部的峰顶山修道,因为鹤庆坝子一带,都被水汇积成海,没有泄流的地方,于是发愿携带锡杖到念珠下山,想要开通水路。途中遇到一位妇人,手上拿着瓢,问:“师傅去哪里?'’法师回答了事情的起因。妇人说:“你的心愿虽然宏大,但恐怕功力还不够。把这瓢掷到水中试试,瓢返回来,才能成功,不这样,必须更加努力。”法师不信,把瓢抛入水中,瓢漂流而去。后来果然没能开通出水口。又返回峰顶山潜心修行二十年,再把瓢掷入水中,随掷随回。于是把念珠撒到水中,顺着念珠止住的地方,用锡杖戳,处处都随手而通,恰好通开一百零八个洞,和念珠数相同。如今当地人感谢法师神力,在众洞穴上立寺,用来报德。《一统志》写作崛哆,当地人称为摩伽陀。〕各洞的水在山腹中合成一股,一齐从龙珠山东南麓流出。大路经过河底桥,就翻越龙珠山而往北走,和水出入的各个洞都不相遇,因为洞全都在龙珠山东面。我于是想从桥北顺流东下,走小路穷究出水洞,让通事和挑夫从大路走。挑夫说:“小路难找,不如一同走。”因为他家住在入水洞北,从小路走也方便。我更加高兴,就一齐往东顺溪从龙珠山南部走。一里,反而越到溪南,半里又渡到溪北。道路十分险阻,但溪两岸都有人居住。又往东走半里,枫密河向东南边的峡谷泻去,道路往东北翻越龙珠山支岭。两上两下,往东北盘绕支岭一共走了四里,路渐渐高。俯瞰东南的峡谷深处,有水破峡奔流,就是各洞水合并后流出来的水。水往南奔流到峡谷底,和枫密河会合,然后往东南流经峰顶山南面峡谷而出,流入金沙大江。然而所走的地方太高,水洞在重重山崖下面出水,俯视不到洞穴。让通事和挑夫坐在路边等着,我和顾仆坠入壑谷往东南下。下了半里,没有路,在草石间踉踉跄跄地行走,转向东著走半里,文往南绕半里,才下到水沟底。于是往西溯流披开荆棘进去,一共半里,就见巨石磊落,堆积在水沟中,水顺着石缝,泛泛溢出,交叉涌流。我坐在巨石上,只看见水和石头争缝隙,不见有其它的洞穴,水流如雪花跃出,雷声轰鸣,交流向四周,却不知道是从哪里流出来的。

  过了很久,又绕原路走,一里多,已经绕近上面了,再攀石乱跃,又走半里,登上大路,于是往东北上。半里,转过一道峡谷,听到背后有人叫,是通事和挑夫。于是往北半里,从石中往上穿,往北越过山脊,才往北看到两边山如门推开,中间盘绕一道山坞,漾共江绕流在坞东,又有一条小河横在坞西北,都是流到山脊下就看不见了。两边的山夹持往北延伸,然后在远处东北隅相连接,那就是丽江府邱塘关所在之处,漾共江水从那里流出。于是往北下山,一里多到达山麓,有寺坐落在山麓中,寺门向北,下面就是入水的洞穴。来不及进寺,急忙询问水。先看见一个洞,是西边流来的小河流进去,洞东又有一丈多平地相隔,东边流来的漾共江,多次流过洞而多次分流坠入,到这里也分流完了,这样看来,所说的一百零八个洞,都在东面。我于是越到水北向东溯流,看见水流在崖下遇到一个洞,就从洞中旋转着往下流,如同坠入瓮口,发出呜呜的水声,每个洞之间远的相隔一丈多,近的咫尺而已。不久又上到寺前,于是往北下渡过西边流来的小河,河上有小石桥横跨。往北走一里,平冈中有个村庄,这是甸尾村。挑夫家就在这里,进去在桃花下吃饭。饭后,往西北走三里多,然后到南边伸来的大路,就是过河度桥往北翻越岭的路。于是顺西山又往北走五里,名长康铺坊。有河从西南边峡谷流来,大石桥横跨河上,桥南有碑,称为鹤川桥。鹤川是一条河的通名,而这座桥独享有其名,也因为此桥是这条河之冠。桥北有岔路,溯流往西南走,是去大理府的大路,所以在这里设铺。过桥不到半里,为长康关,房舍夹道。今天是街子,赶街的人聚集。从甸尾村到这里,村落分布,房舍十分整齐,桃花流水环绕交错其中。西边就是朝霞寺峰,正东和石宝山相对。于是道路转东北走,又八里多就进入鹤庆府城南门。

  城墙不太高,门内的文庙宏伟整齐。〔当地人说此庙是云南省第一,也是丽江府的木公用千金赞助修成。〕从文庙往东北走半里,稍东是府署。从府署西又往北行半里,从一鼓楼出去,是新城的北门。北面是旧城,守御所在旧城。又往北半里就从旧城北门出去,稍稍西转然后往北一里,又东转然后往北四里,名演武场,在路东。从演武场西又往北走五里,经过一个村庄,又走五里到大板桥。桥下的水比较大而且停积,从西向东流入漾共江。此时所走的路,位于甸坞之中,东边山下,江水顺山流,西边山下,村舍傍靠山,从这座桥往北,砌路的石块都是齿状排列,如同编织,也像向上插的半枝笔,很尖利,难于下脚。又往北走六里,到小板桥。桥比先前的小,而且水也没有那么大,但似乎水势急。又往北走七里,到甸头村的新屯,是比较兴盛的村落。稍稍转东,是王贡士家,于是进去住宿。〔王贡士现在是四川的训导。他的孙子对我说:“这里西北的山腰,有十分奇妙的青玄洞,山下有出水龙潭,山北又有黑龙潭。如果沿西山走,就可以全部观览。”今日计划到冯密住宿,因为天晚就住在了这里。〕

  二十五日天亮,吃过饭出发。往北走二里到冯密村,房舍也多,甸头的村舍到此结束。西北有一座高冈,垂直往东南延伸,直逼到东山文笔峰下,江水也曲折向东流。高冈分支处,两山之间有黑龙潭水,也从西边大山流出,往南流到冯密,于是沿高冈南面往东注入漾共江,鹤庆府、丽江府以此为界。冯密村西边,崖畔有高耸的佛寺,就是青玄洞。我眺望寺并想进去,但通事苦苦请求等返回时再去,并且说:“明天逢六号,主人出来理事,过了六号又静摄不出来。”我于是随着他继续走,就往北上冈。四里,道路横斜成“叉”字形交汇,这是三岔黄泥冈。冈西南侧正中,松树沿着著下坠,就是黑龙潭所在的地方。从这里起,西北边的山,都是光秃没有草木的荒石,而东北边的山,稍稍有一二个小村子坐落在山下,冈脊上一眼望去都是茅草。

  又往北走一里到哨房,四五家人对着冈居住,已经是丽江府的辖地了。又往北在冈上走了八里然后下冈,东北边山坞盘绕,水流曲折,田地遍布山坞。往下走一里,有数家人背靠西山居住,前面对着道路,这是七和南村。又往北走二里,有像官舍而且整齐的房子,这是七和查税所。〔买卖商货,都在这里纳税。七和是丽江府的地名,还有九和、十和等名称。〕查税所北又有新建的大宅院,是木公次子的住家。从宅前往北行,又盘绕一支岭往北走,七里,才渐渐转向西北,于是看到邱塘关在北边山上,但漾共江已经嵌入深壑中,看不到了。这里路北有石山横亘,崖石累累,虽然不高,却和大山相对而形成峡谷。于是从峡谷中往西北上,一里,翻越峡谷东边延伸的山脊。又往西北走二里多,于是往北下到枯壑,横穿过去,走半里,又往北上冈。在冈上往西北走半里,又往北走半里,过一座小桥,走半里,往北上山。这座山是西边主脉从西往东延伸,到这里又横叠成一座山峰,主脉转向南延伸,支脉往东横贯过去,一直遏近东山,丽江府南北山的水流被扼住,穿破东山峡谷而流出为羡共江,此山真是丽江府的军事要地。丽江府在岭脊设关,以便严洛控制出人往来,又在东边建塔,以便镇守水口。山下有大路,逐渐转向东,从塔旁边上;小路则踏上山崖一直往北登。我从小路走,路上全是峻石累累垂立,棱角锋利、陡峭如削,小路曲曲弯弯、悬空而上。一上去二里,就和东边伸来的大路汇合,则已是山脊了。有三间房屋,面向东南坐落,中间开成门,门前置列二个狮子,数家守门人住在屋内。出入的人如果不奉木公之命的不能擅自通行,远方来的人也必须止步,守门人进去察报,下令让你进去,才能进入。所以通安等州的知州,是朝廷选派来的,都住在省城里,没能进入此门。即使是皇帝的命令到来,也都在这里出迎,不能直接进去。巡方使和盘查的委员,都没到过里面。我因为木公的使者奉命迎接,所以能够直接进去。

  入关后沿西山往北走,二里,下一道坑。越过坑底又登坡往北上,一里,逐渐往东北下山。又往东北在坡间横穿二里,于是转向北走。二里,经过木家院东边。又往北走二里,过一座小桥,则有一支土冈,从西南大山脊,分出后绕向东北,一直抵达东山麓,从而扼住漾共江上游。沿冈南攀登,上面是东圆里。往北在岭头上走,西南瞻望大山脊,东南俯瞰溪流,都在数里之外。行六里才下。陇北平整的田地十分开阔,峡谷山坞纵横交错,冈下就有一条河,从西边文笔峰环绕坞南而来,河上横跨石桥,名三生桥。过桥,桥北有两座坊,旁边有一二家守门的,于是往西北在平整的田间行走。往北眺望雪山,在重重山坞之外,白雪覆盖山顶,云气郁勃,看不到晶莹的冰雪。往西眺望乌龙,在大壑南,尖峰陡峭、独立挺拔,是大山脊之宗,府中人取名为文笔峰。路北有道山坞,窈窕地伸向东北,这是东坞。坞中有水往南流,万字桥的水从西北流来会合,与三生桥的水一同发源于邱塘关东。一共走五里,有棵一抱粗的柳树,耸立在田中,是当地人折柳枝送行的地方。路北万字桥水向东绕流,水北象眠山延伸到这里的南端尽头处。又往西走二里,沿着象眠山的西南面,房舍相连聚集,萦绕山坡、连带山谷,这是丽江府所在地了。于是走半里,过石桥往北,又往西走半里,到通事家休息。〔他家姓和。原来丽江府的土著居民,当官的姓木,做百姓的姓和,再没有别的姓了。迎送我的人是通事儿子,他的父子曾经奉命出差都城,现在以屯积居奇外国的货物为业。〕我坐在楼上,他们献上奶酪作为酒,我一点也不能沾唇。时间刚过中午,通事立即去复命,我在他家等着。

  东桥的西边,一共一里到西桥,就是万字桥,俗名又叫玉河桥。象鼻水从桥下往南流,与中海的水汇合后流到东桥,因为象鼻水当地人称为玉河。河西有座小山突立,和象眠山南端尽头处隔溪对峙。小山背后就是开阔的北坞,小山位于坞中,像正门标记,前面对着横贯的沟壑,象鼻水夹在坞东,中海水流经坞西,背靠雪山,前耸文笔峰,但唯独这正中的山小,府署坐落在坞南,向东对着玉河,〔丽江府的住宅大多向东,以便承受木气。〕背后帘幕般的山顶上,是所说的黄峰,俗名又叫天生寨。木氏居住在这里两千年,宫室的华丽程度,可以和帝王相比。如大兵来临则俯首受缚,军队返回后则夜郎自大,所以世世代代没有大的战乱破坏,而且矿产特别多,在土府中为首富是有道理的。

  二十六日早晨,在小楼吃饭。通事的父亲说,木公听到我来了,非常高兴,就命令在明天早晨前往解脱林等候见面。告谕各随从的人,准备七夭的粮食带去,大概将要款待七日。

  二十七日小雨。坐在通事的小楼里,追写前面的日记。这里杏花开始残败,而桃花还刚刚开放,因为更处北方,因且更寒冷。二十八日通事说木公命令备马,下午去解脱林。〔解脱林在北坞西边山腰上,大概位于雪山往南延伸的支脉,是丽江府众寺庙之冠。〕

  二十九日早晨起床,饭准备得很早。通事备好马,等候去解脱林。于是过西桥,从府署前往北上,靠着黄峰东麓向北,沿北坞走,五里,往东眺望象眠山,才和玉河上游分开。又走五里,过一座枯涧上的石桥,往西眺望中海,岸边垂柳,波光潦绕,有个大聚落位于海上,这是十和院。〔院后就是十和山,是从雪山往南延伸的支脉。二义往北走十里,有条北去的路,是去白沙院的;往西北过桥的,是去解脱林的路。桥下的沟涧很深但没有一滴水。过桥后,沿西山行,五里到崖脚院。这里房屋聚集,屋角都插有小双旗的,为把事的家。院北半里处,沟涧从西山峡谷中伸下来,有座木桥横跨沟涧。过桥,往西北登岭,是去忠甸的大路;从桥南溯溪往西上岭,是去解脱林的路。于是从桥南往西登岭,岭很陡,二里后逐渐平缓,转进南边峡谷,半里,就看到寺靠在西山上,寺门向东,前面分有一支脉作为案山,就是解脱林。寺南的冈上,有一片别墅,靠近寺后,木公在里面休息住宿。通事带领我到门口,有二个大把事来拱手行礼,〔两人都姓和,一个主管文事,曾经进都城上奏疏,见过陈芝台;一个主管武事,他的身材高大雄壮而且面孔黝黑,真是猛士。〕介绍我进去。木公出到二门,迎接我进他的内室,互相行礼而殷勤致谢。在平板上布置席位,主人坐在平板下,这是这地方最重的礼节。叙述交谈了很久,换了三次茶,我于是起身,木公送我出外客厅门,让通事带我进解脱林,住在藏经阁右边的厢房。寺里的住持僧是云南人,很能体会主人之意而款待客人。

推荐古诗: 古朗月行寄东鲁二稚子游龙门奉先寺谒山南涧中题次北固山下早朝连昌宫词永遇乐(落日熔金)红楼梦十二曲—乐中悲(襁褓中)

推荐诗句: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日月之行,若出其中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热文成语

  • 爱博而情不专  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 暗淡无光  暗淡:不明亮,昏暗。形容失去光彩。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把臂入林  把:指挽着;林:山林。互挽手臂,表示亲热。旧指相偕归隐。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舌之声  比喻唠叨、多嘴。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博闻辩言  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卑不亢  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 不成体统  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露锋芒  锋芒:比喻锐气或才干。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 不露声色  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