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天宝年间,南诏(今云南大理一带)反叛,剑南(今四川成都)节度使鲜于仲通讨之,丧失士卒有六万人之多。宰相杨国忠隐瞒战败之事,仍然给他记上战功。当时,招募士兵攻打南诏,但人们都不愿应募,杨国忠就派御史到各道去抓人,抓到后就给他们带上枷送到军中,被抓的人心中积满愁怨,所到之处哭声遍野。到了天宝十三年,剑南留后李毖率兵七万前去攻打南诏。南诏人诱敌深入,然后高垒不战,李宓久攻不下,军粮皆尽,士兵因得瘟疫和饥饿死者达十分之七八,无奈李毖才率军返回。南诏人引兵追击,李宓被擒获,这样全军覆没。杨国忠隐瞒其败迹,声称取胜,传来捷报,然后发更多的兵征讨南诏,这是《资治通鉴》 中的记载。《旧唐书》 中说:“李毖率军在西洱河攻击南诏人,在粮尽军回时,马足失于桥上,被南诏首领阎罗凤擒获。”《 新唐书》 中也说:”李宓战死于西洱河。”我需要指出的是,其事并非如此.在唐诗人高适的文集中有一篇《 李宓南征蛮诗》 ,序中说:“天宝十一年,皇帝下诏讨伐南诏,宰相杨国忠主办此事,就上奏皇帝说前云南太守李宓渡海绕道交趾(今越南河内)攻击南诏,来往数万里。十二年四月,李宓回到长安。人们也因此而知道朝廷所使之人很有才干,而李宓也能够效忠朝廷,我作为李宓的旧友,因而写下了这首诗。”他的诗这样写的:“肃穆店堂上,深沉节制雄。遂令感激士,得建非常功。鼓行天海外,转战蛮夷中。长驱大浪破,急击群山空。菊道忽已远,县军垂欲穷。野食掘田鼠,哺餐兼臾筐。收兵列亭侯,拓地弥西东。沪水夜可涉,交州今始通。归来长安道,召见甘泉宫。”他是这称赞李宓的,虽然作为诗人,他的话不一定全可信。但作为当时人所作的诗,这件事他是不会说谎的。那么,李宓大概还回到了长安,并没有战败而死,其年代也不是天宝十三年。品味高适诗中所说的掘鼠餐憧的话,那么我们知道当时军粮已尽,形势危急,很明显李宓率军并非战胜而归。
推荐古诗:
望鹦鹉洲怀祢衡、
题齐安城楼、
营州歌、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云鬓裁新绿,、
望江南(多少泪)、
谢新恩(樱花落尽春将困)、
早寒有怀、
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
七绝(翻身跃入七人房)
推荐诗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暗锤打人 比喻暗中对人进行攻击。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本塞源 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年大计 大计:长远的重要的计划。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必争之地 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不吃烟火食 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