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黄花慢》,词牌名,双调,一百零八字,上片十二句六平韵,下片十一句六平韵。
“粉靥”三句,以人拟菊。“萧娘”是唐宋人对女子的泛称。元稹诗:“揄挪陶令缘求酒,结托萧娘只在诗。”杨巨源《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等句,皆是此意。此言菊花粉红色的花蕊恰如佳人脸颊上的酒涡;菊的花瓣又似美人身上金黄色的衣裙。盛开的菊花与女郎绣架上刺绣的花样是非常相似。“翠微”四句。言一年之中最迷人的是重阳佳节。词人说:那时我与友人同登高山,采下鲜艳的菊花,互相斜插在帽下发间,应景助兴。“避春”两句是说:菊花原想避开繁花似锦的春天,所以等到秋季才一枝独秀而盛开的;然而偏是天生丽质,在秋天开得千姿百态,与春日的繁花斗艳不差毫厘,甚至我在山间小径漫步时,也可以发现路两旁也悄悄地盛放着黄花。“殢醉乡”三句是说:眼前菊花虽美,却依然难解我心中的愁思,所以举杯销愁惟有杜康。但“举杯销愁愁更愁”,我潦倒醉乡仍是心似刀绞,那无穷的愁思,剪不断,理还乱。上片重在写菊之形神,兼述自己的心情。
“潮腮”三句,言菊的花瓣沾着清霜好像人湿润的笑靥。深黄色的菊花,虽是同一个名字,但品种繁多,拥有一花竞开,百品争艳之势。“露痕”四句。言词人清晨漫步菊丛,见菊花上露珠点点,更使人百看不厌。词人且捧起清泉灌浇黄菊,菊花也“投桃报李”发出阵阵幽香浸人肺腑。“雁声”四句,点出词人忧愁的原因,与上片结句遥向呼应。言词人虽能在田园中栽菊自娱,但最可恨的是远方亲人并无片字只语传来音信。而且城中又开始风雨交加,深夜里词人忧思难眠,担心园中的菊丛是不是会被这一夜风雨吹打得枝断、叶落、花零乱。下片强调好景不常。全词系咏本调。
推荐古诗:
池上即事、
代赠二首之一、
耶溪泛舟、
采莲曲、
青溪、
蝶恋花(我失骄杨君失柳)、
无题(大江歌罢掉头东)、
悼杨铨(岂有豪情似旧时)、
放歌(天地太无情)、
孤愤(孤愤真防决地维)
推荐诗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八方呼应 呼应:彼此声气相通。泛指周围、各地。形容各方面互通声气,互相配合。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拔十得五 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 百世师 品德学问可以做为百代的表率。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本小利微 微:薄。本钱小,利润薄。指买卖很小,得利不多。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兵临城下 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刊之论 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 不可胜言 说不尽。形容非常多或到达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