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学成语 > 诗词大全> 沈括评价

沈括评价

查看沈括全诗

  在北宋那个崇文读经、吟诗填词的主流时代,理科被视为末学,甚至被讥为旁门左道。在这样的背景下,沈括(1031—1095)却是个文化、科技通人,一生从事的研究领域极为宏阔。《宋史》评价他说:“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

  沈括在官场的蹭蹬和学术上的成就, 几乎都可以从他的性格中找到解释。他这人好学,喜欢研究各种新奇东西,干活儿好动脑子,所以,在做主管治河、天文工作的技术官员时,在做依靠地理学知识的外交谈判使节时,也能不辱使命。但他缺少杀伐决断的实际军政才能,所以在做边境军政“一把手”时难免失败。在政治活动中,他的人格缺陷很明显,他与王安石本是世交,沈括父亲的墓志铭就是王安石写的,在王安石当政时,沈括曾是他变法的支持者。但在王安石第一次下野后,沈括又曾上书反对过王安石的一些法令,导致王安石复出后,骂沈括是“小人”。这样,沈括成了在新旧两派都讨不到好处的人物。他和苏轼的关系也不好,很可能是出自某种“文人相轻”的心态,也许他认为苏轼所擅长的诗词文赋、书法文墨之类的东西算不上什么,总之,不知出于什么动机,他参与到了迫害苏轼的“乌台诗案”中,罗织罪名、攻击苏轼,这又令后世一大批苏轼的拥趸,对沈括的政治人品大加挞伐。

  但他最大的长处是好学,而且没有任何知识视野上的偏狭,他不像当时主流士大夫那样,轻视在社会底层工作的工匠、水手,所以,记录下了布衣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和水手们航海用的指南针,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两大发明是靠沈括的记录而扬名于世的。对于延安老百姓使用的石油,他不仅记录,而且还亲自动手做实验,用石油制做墨锭。从这方面来,他至少是位实验科学家。与苏轼、朱熹这些大文人不同,他对于数学有着出奇的兴趣,所以在数学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平心而论,论治学的渊博程度以及对人民实际物质生活的贡献来讲,沈括比苏轼、朱熹之辈强多了,但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名气却没有这两位大,只能说明古代中国是多么缺少科学的传统。

  绍圣元年(1094年),65岁的沈括竟真的追随亡妻而去。临死前,沈括交代长子沈博毅及次子沈清直将他的遗体归葬在故乡浙江杭州钱塘的龙居里。

  沈括作为官吏是失败的,为人也是失败的,但作为科学家却是成功的,也正因这种成功,使我们对这位有着瑕疵的古代科学家仍然怀有一种崇敬之情。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沈括“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和“中国科技史上的的里程碑”。

推荐古诗: 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绝句漫兴九首(糁径杨花铺白毡)念昔游青玉案(梵宫百尺同云护)一斛珠(晓妆初过)万山潭作古别离绝句(扁舟明月两峰间)梅村(枳篱茅舍掩苍苔)宿野庙(众响渐已寂)

推荐诗句: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炼成钢  比喻经过长期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 百折不挠  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戎相见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 并蒂芙蓉  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芙蓉:荷花别名。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即不离  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