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光宗赵惇绍熙二年(1191),姜夔寄居合肥,这首词就是这年春天在合肥写的。
如小序所说,作者写这首词的目的是“以纾客怀”,可是,通篇都是写景,作者寄居异乡的惆怅,伤时感世的愁绪,尽在不言之中。
上片首二句先写“巷陌凄凉”。作者写作这首词的历史时期,合肥离南宋的边防线不是太远,是所谓“边城”。“空城”写出城内萧条冷落;“晓角”增添了气氛的悲凉。“马上单衣寒恻恻”,写“巷陌”中的人物,也就是作者自己在异乡边地的感受。“看尽”两句又转入写景,眼前的柳色“鹅黄嫩绿”,和江南十分相似,“都是江南旧相识”,流露出淡淡的思乡情绪。
过片“正岑寂”三字,承上启下,由柳色想到江南的故乡,但这里毕竟不是故乡,如“小序”所说,“与江左异”,因此才有“岑寂”之感。“正”字引出下文,转写寒食时节。“强携酒”句的“强”字,写出满怀愁绪,本来已无心访人饮酒,但适逢佳节,只好“强携酒,小桥宅”,去找情侣过节,无非是敷衍应景。“怕”字又一转,写作者对春天的留恋,本来无心赏春,而当“梨花落尽”时,眼前会“尽成秋色”,那是会更添惆怅的。结尾三句,紧承上句,叙写“春”将逝去,当“燕燕飞来”之时,就只有一池绿水了。惋惜春光逝去,在写春景中反映边城的凄凉,作者意在排解愁绪,实际上却不自觉地流露出无限烦恼,家国隐恨。
全词意境凄清冷隽,造句朴素自然,用语清新质朴,绝无矫柔造作的痕迹。本词以写景为主,情在景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词的“境界”时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姜夔这首《淡黄柳》是“有我之境”。在柳色春景的描写中,作者的万般愁绪,无限哀怨之情,也就巧妙自然,不着痕迹地表现出来。
推荐古诗:
送范山人归太山、
石鼓歌、
春思、
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秋夕贫居述怀、
青溪、
长寿乐(微寒应候)、
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
行香子(天与秋光)
推荐诗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
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
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按堵如故 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首北面 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 百弊丛生 百:形容多;弊:弊端,害处。各种弊害都产生出来了。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分畛域 畛域:范围,界限。不分界限、范围。也比喻不分彼此。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管不顾 指对人不照料,也指举动莽撞,不顾别人。
- 不疾不徐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