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学成语 > 词典大全> 叨教

叨教的近义词是什么?

叨教的近义词

  • 请问  (请问,请问) 1.敬辞。用于请求对方解答问题。  ▶《论语•颜渊》:“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水浒传》第二七回:“张青道:‘请问都头,今得何罪?配到何处去?’”吴组缃《山洪》十六:“问了之后,还是放不下心,又提着笨重的犁头和耘耙,绕了不近的路,冒雨跑到学堂里去想请问王先生。”  
  • 请教  (请教,请教) 1.指边远之地的人请求接受教化,愿意臣服、归化。  ▶《宋书•符瑞志下》:“日表地外,改服请教。”  2.请求指教;请求告诉。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六:“范忠宣公亲族间子弟有请教于公者,公曰:‘惟憸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是为修身之要。’”  ▶《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王勃辞道:‘待俚语成篇,然后
  • 就教  前往受教;接受教导。  ▶唐·李庾《西都赋》:“左立太学,前惇广文,膳丰中厨,就教九年,稽以博士,总之成约。”  ▶《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见卢柟决不肯来,却倒情愿自去就教。”  ▶清·无名氏《后会仙记》:“﹝青青柳﹞复吟曰:‘学问无穷水接天,竿头日进古人言,男儿欲遂沖霄志,只在功深与志坚。’仇皆唯唯就教。”
  • 请示  (请示,请示)请求指示。  ▶清·东轩主人《述异记•周土地》:“周昼寝,梦车马舆从吏兵来谒,称本境土地祠迎候新官,并请示到任日期。”  ▶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四章:“这件事情,我自己暂不能定,还待回省,请示组织上以后才能决定。”  ▶浩然《艷阳天》第五六章:“没经请示,要闯出错来怎么办?”
  • 讨教  (讨教,讨教)犹请教。  ▶清·秋瑾《精卫石弹词》第二回:“可同姊到汝房间,讨教姊姊书和史。”评弹《再生缘》第二回:“就是要和老兄彻夜长谈,讨教文才武艺。”  ▶萧干《凤凰坡上》:“一见到外地来实习的农校学生,他就凑过去向他们讨教饲养管理的知识。”
  • 求教  请求指教。  ▶宋·沈作哲《寓简》卷四:“其故旧门人仕于四方者皆欲投檄去,以书求教于尧夫。”  ▶《西湖佳话•白堤政迹》:“竟无一谦逊之词,又不致求教之意。”  ▶阿英《碧血花》第二幕:“郑成功:‘呵,叔父,孩儿有事正想求教。’”
  • 指导  (指导,指导) 1.亦作“指道”。指示教导;指点引导。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一》:“囚人不胜痛,则饰妄辞以示之;吏治者利其然,则指导以明之。”  ▶《汉书•路温舒传》作“则指道以明之”。  ▶周寿昌《汉书注校补》:“指道,言指画引导也。”  ▶唐·司空图《唐卢公神道碑》:“及公中第,即又孜孜指导进取,果岁继捷,皆籍于显地。”
  • 承教   1.接受教令。  ▶《孟子•梁惠王上》:“寡人愿安承教。”  ▶赵岐注:“愿安意承受孟子之教令。”  ▶《战国策•赵策二》:“承教而动,循法无私,民之职也。”  ▶《史记•乐毅列传》:“自以为奉令承教,可幸无罪。”  2.用作谦词,言接受教诲。  ▶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所论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
  • 领教  (领教,领教) 1.接受教益。  ▶明·陶宗仪《辍耕录•燕都赋》:“檇李·顾渊白,恃才傲物,尝入京献《燕都赋》。翰长元公·复初不喜,曰:‘今天朝四海一统,六合一家,燕盖昔时战国名,何燕之有?’惭恨而归,晚年始得领教。”  ▶洪深《女人女人》第一幕:“我说你是小孩子,你还不领教!”  2.常用作谦词。表示接受对方指教、接受对方教益的意思。

叨教意思:犹领教。常用作客套话。
  ▶《镜花缘》第五四回:“姐姐既有观光美举,妹子得能附骥同行,诸事正要叨教。”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二回:“将来叨教的地方还多呢。”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