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学成语 > 词典大全> 雅致

雅致的近义词是什么?

雅致的近义词

  • 清雅   1.清高拔俗。  ▶《三国志•魏志•徐宣传》:“尚书徐宣,体忠厚之行,秉直亮之性,清雅特立,不拘世俗。”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李卫公靖》:“青裙素襦,神气清雅,宛若士大夫家。”  ▶明·高启《送丁至恭河南省亲序》:“丁俨·至恭日抱琴与余游,余爱其清雅和易,且能相慰于寂寞之滨,故数与燕咏啸歌。”  2.清新雅致。  ▶南朝
  • 大雅   1.《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  ▶《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雅》为周王畿内乐调。  ▶《大雅》多为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
  • 高雅   1.高超雅正。与“平庸邪恶”相对。  ▶《三国志•魏志•崔林传》:“禀自然之正气,体高雅之弘量。”  ▶唐·王勃《鞶鉴图铭》序:“句读曲屈,韵调高雅。”  ▶明·李东阳《明故封大安人舒氏墓志铭》:“仲律学识高雅,志操修洁。”  2.高尚风雅,与“猥琐粗俗”相对。  ▶《红楼梦》第三七回:“倒是三妹妹高雅,我如今就去商议。”
  • 雅观  (雅观,雅观)外观优美不粗俗;美观。  ▶明·何大复《织女赋》:“申雅观于河滨兮,敷悃款款衷肠。”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东西庙》:“两庙花厂尤为雅观。”  ▶鲁迅《朝花夕拾•<狗•猫•鼠>》:“我的床前就贴着两张花纸,一是‘八戒招赘’,满纸长嘴大耳,我以为不甚雅观。”
  • 淡雅   1.清淡高雅。  ▶《隋书•牛弘传》:“牛弘笃好坟籍,学优而仕,有淡雅之风,怀旷远之度。”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九:“公终身富贵,而诗能淡雅若此。”  ▶《红楼梦》第四九回:“满口里说的是什么:怎么是‘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  2.素凈雅致。  ▶宋·丘崇《洞仙歌》词:“丰肌腻体,淡雅矜贵,不与群芳竞姝丽。”
  • 大方   1.谓方正之极。  ▶《老子》:“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稀声。”  ▶唐·权德舆《奉和新卜城南郊居得与卫右丞邻舍因赋诗寄赠》:“大方本无隅,盛德必有邻。”  2.指大地。  ▶《管子•内业》:“人能正静……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  ▶尹知章注:“大方,地也。”  ▶唐·陈子昂《堂弟孜墓志铭》:“大圆苍苍,大方茫茫。
  • 风雅  (风雅,风雅) 1.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亦用以指代《诗经》。  ▶汉·班固《东都赋》:“临之以《王制》,考之以《风》《雅》。”  ▶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清《今世说•文学》:“曹秋岳称李天才长律诗云:《风》《雅》以来,仅有斯制。”  2.指诗文之事。
  • 精致  (参见精緻) 1.犹情致,情趣。  ▶《晋书•文苑传•左思》:“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  ▶《梁书•儒林传•崔灵恩》:“性拙朴无风采,及解经析理,甚有精致。”  2.见“精緻”。
  • 典雅   1.谓文章、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  ▶汉·王充《论衡•自纪》:“深覆典雅,指意难睹,唯赋颂耳!”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典雅者,镕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  ▶清·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七》:“梅村熟于两《汉》、《三国》及《晋书》、《南北史》,故所用皆典雅,不比后人猎取稗官丛说,以炫新奇者也。”  2.形容人富于学养,庄重不俗
  • 古雅  古朴雅致。  ▶唐·高彦休《阙史•裴晋公大度》:“皇甫郎中湜,气貌刚质,为文古雅,恃才傲物。”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五:“欧·苏唯用平常轻虚字,而妙丽古雅,自不可及。”  ▶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二:“栖霞·牟廷相,能以古文为时文,诗亦古雅可诵。”  ▶艾芜《我的青年时代》十五:“庭院里张着绿荫荫的树木,很给人一个又古雅又幽静的感觉。”

雅致意思:
 1.高雅的意趣。
  ▶《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名节殊途,雅致同趣。”
  ▶张铣注:“人之名节虽则殊道,事君之义亦同趣理。”
  ▶宋·陈亮《何茂宏墓志铭》:“暇则从容园池,以小诗自娱,皆清切有雅致。”
  ▶明·张居正《答奉常刘小鲁书》:“公雅致,僕所深谅。”
 
 2.美观而不落俗套。
  ▶茅盾《锻炼》二四:“院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