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学成语 > 词典大全> 讯问

讯问的近义词是什么?

讯问的近义词

  • 提问  (提问,提问) 1.传讯审问。  ▶明·张居正《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提学官﹞不许接受民词,侵官喜事,其生员犯罪,或事须对理者,听该管衙门提问,不许护短曲庇。”  ▶清·刘大櫆《许游击墓志铭》:“铅山有编民查氏,居家无故而忽奉按察司提问。”  2.提出问题要求回答。湘剧高腔《园丁之歌》:“哎!上次课堂提问不是比过去答得好些了吗
  • 审案  (审案,审案)审理案件。  ▶《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况且随带的那些司员又都是些精明强干久经审案的能员,那消几日,早问出许多赃款来。”  ▶清·昭槤《啸亭杂录•广赓虞之死》:“戊辰春,侍郎自山东审案返,余遇于圆明园宫门外。”  ▶《中国民间故事选•长工四兄弟》:“四兄弟来了,县官就升堂审案。”
  • 审问  (审问,审问) 1.详细地问。谓在学问的探究上,深入追求。  ▶《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宋·叶适《题朱晦庵帖》:“方急迫了剧邑,乃不忘博学审问之功,他日闻其政,必异于今人也。”  ▶清·梁章鉅《归田琐记•常成二公》:“每岁二月上丁,习舞释菜。是日,举学士之版,视其艺之上下,审问慎思,使知不足,教之导之,讲论
  • 鞫讯  (鞫讯,鞫讯) 1.审问。  ▶《宋书•谢庄传》:“逮汉文伤不辜之罚,除相坐之令,孝宣倍深文之吏,立鞫讯之法,当是时也,号称刑清。”  ▶清·顾炎武《书吴潘二子事》:“当鞫讯时,或有改辞以求脱者,吴子独慷慨大骂。”  2.引申为讯问。  ▶梁启超《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歷》:“由此观之,其当初设报之心,果何在乎
  • 审讯  (审讯,审讯)审理案件时对当事人进行讯问。  ▶《宋史•刘敞传》:“营卒桑达等醉斗,指斥乘舆。皇城使捕送开封,弃达市。  ▶敞移府,问何以不经审讯。”  ▶清·昭槤《啸亭续录•李仲昭》:“上大怒,命留京王大臣审讯,咸皆引服,查有圻论戍,其余降革有差,人争快之。”  ▶《三侠五义》第十回:“此案尚在审讯,未能结案。”  ▶魏巍《东方》第三部
  • 过堂  (过堂,过堂) 1.唐代进士及第后,须由主司带领至都堂谒见宰相,叫过堂。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进士及第过堂后,便以骡从,车服侈靡之极。”  2.上堂。  ▶宋·赵昇《朝野类要•过堂》:“尚书省密院属官,于入局日分,持所议事,上都堂,禀白宰执,而施行之。”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四:“浙西人
  • 鞠问  (鞠问,鞠问)审讯。鞠,通“鞫”。  ▶宋·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二》:“收付所司鞠问,果姦人杀其夫,妇人与闻其谋。”鞠,一本作“鞫”。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若只靠着鞠问一节,尽有屈杀了,再无说处的。”
  • 鞫问  (鞫问,鞫问)审讯。  ▶唐·戴孚《广异记•仇嘉福》:“吾非常人,天帝使我案天下鬼神,今须入庙鞫问。”  ▶《水浒传》第四六回:“知府叫拘本寺僧鞫问缘故,俱各不知情由。”  ▶郑振铎《桂公塘•黄公俊之最后九》:“国藩老不敢提他出来,公开的鞫问,怕他当大众面前说出什么不逊的话来。”
  • 问案  (问案,问案)审问案件。  ▶《狮子吼》第八回:“问案官问道:‘你是不是审血诚?’”
  • 发问  (发问,发问)口头提出问题。  ▶《梁书•文学传下•谢几卿》:“俭承旨发问,几卿随事辨对,辞无滞者。”  ▶唐·白居易《三教论衡》:“儒书奥义,既已讨论;释典微言,亦宜发问。”  ▶宋·苏籀《栾城先生遗言》:“籀辈弱龄驽怯,惮公严峻,不敢发问。”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四:“围着他的人不断向他发问,他一一答覆着。”----------
  • 问讯  (问讯,问讯) 1.互相通问请教。  ▶汉·刘向《说苑•谈丛》:“君子不羞学,不羞问。问讯者,知之本,念虑者,知之道也。”  2.打听。  ▶《玉臺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宋·姜夔《惜红衣》词:“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  3.问候;慰问。  ▶《后汉书

讯问意思:(讯问,讯问)

 1.询问。
  ▶汉·刘向《说苑•建本》:“故曰,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大卿遣人讯问,果是知临江军·李郎中在任身故,载灵柩归乡。”
  ▶康濯《水滴石穿》第一章:“不过赶 》查看详细